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快讯 >

pm25室内正常值是多少(pm2 5)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pm25室内正常值是多少,pm2 5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PM 2.5从哪里来,有哪些成分?

2、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人类不仅直接排放PM2.5,还排放一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化为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

3、 例如,化石燃料(煤、汽油和柴油)、生物质(秸秆和木柴)和垃圾焚烧的燃烧。空气中转化为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和挥发性有机物。

4、 其他人为来源包括:道路灰尘、建筑灰尘、工业灰尘和厨房烟雾。自然来源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和细菌。

5、 PM2.5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其他常见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如钠、镁、钙、铝、铁等,在地壳中含量丰富。

6、 还有铅、锌、砷、镉、铜等重金属元素,主要是人为污染造成的。

7、 2000年,有研究人员确定了北京PM2.5的来源:粉尘占20%;气态污染物转化的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分别占17%、10%和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和汽油排放的废气贡献了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片贡献1%。

8、 2.对健康有什么危害。PM2.5?

9、 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包括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心脏病和心肺疾病患者过早死亡。

10、 老年人、儿童和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11、 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的风险就会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死亡风险增加4%,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增加6%,肺癌死亡风险增加8%。

12、 PM2.5的危害不容忽视,但也不能和吸烟相提并论。对于吸烟者来说,不要有“反正空气污染,吸烟也一样”的心理。吸烟可使男性肺癌死亡风险增加22倍(即2200%)。

13、 女性的风险增加了12倍(1200%);中年人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2倍(200%)。(编者注:本文经讨论后已修改。感谢大家的评论和讨论。关于吸烟和空气污染的风险)

14、 从整个社会来看,降低PM2.5这些看似很小的风险,好处是很大的。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个估算:“如果PM2.5达标,

15、 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以万计的过早死亡、数以万计的医院就诊、数以百万计的误工和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患呼吸道疾病。“与现在的中国相比,当时的美国空气质量已经相当好了,只有少数地区略有超标。如果中国的PM2.5能达标,

16、 社会效益无疑将是巨大的。

17、 以上关于PM2.5死亡风险的数据来自200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本文在一项长期研究中分析了参与者死亡率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

18、 发现死亡率的增加与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而与粗颗粒物的污染无关。美国的前瞻性研究始于1982年,当时招募了120万名参与者。本文的结论是基于16年的随访数据,

19、 PM2.5污染增加死亡风险是最可靠的证据。

20、 3.如果没有污染,PM的浓度有多高,现在实际有多高?

21、 即使没有人为污染,空气中也有一定浓度的PM2.5,称为背景浓度。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约为3-5微克/立方米,澳大利亚约为5微克/立方米。

22、 中国的背景浓度有多高?目前尚无公开的数据,但应该不会和其他国家相差太大。

23、 中国尚未开展大范围的PM2.5监测,公开的PM2.5数据非常有限。位于广州的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从2011年从6月13日开始每日发布PM2.5监测值,截至11月20日,

24、 浓度范围在0.6至99 微克/立方米之间(注:0.6这个数据应该是仪器故障所致,正常值不会这么低),平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这个值超过了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在这121天中,

25、 已经有6天超过了拟发布的日均标准(75微克/立方米)。从近十几年来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可以查到中国一些大城市某一区域某一阶段的PM2.5的测定值。例如,

26、 2000年在北京的5个监测点测得的PM2.5年均值为101微克/立方米;2008北京奥运会的17天中,在北大测得的PM2.5最低28.2,最高147.4微克/立方米, 平均64.7微克/立方米。

27、 1999年,在上海两个监测点测定的PM2.5年均值为57.9和61.4 微克/立方米。这些年均值都远高于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

28、 除了查阅以上这些零星的数据,我们还可以根据PM10的数据估算一下PM2.5的浓度。按照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PM10是常规监测指标,全国性监测已开展了十几年。从2001年至2009年,

29、 全国主要城市PM10的平均值从125降到了90微克/立方米。PM2.5和PM10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间,

30、 我们取0.8做一个极端估算可得: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的PM2.5平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是即将发布的新标准的2.1倍(35微克/立方米)。和美国的空气质量相比,这差多少呢?2009年,

31、 全美国年均PM2.5为9.9微克/立方米,在724个监测点中有90%以上的监测点年均值低于12.6微克/立方米。

32、 4. 其他国家实施PM2.5的标准了吗,标准值是多少?

33、 自从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跟进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如果单纯从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出发,各国的标准理应一样,因为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是相同的科学研究结果。

34、 然而,标准的制定还需考虑各国的污染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制定极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只能成为一个华丽的摆设,没有实际意义。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

35、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5年制定了PM2.5的准则值。高于这个值,死亡风险就会显著上升。WHO同时还设立了三个过渡期目标值,为目前还无法一步到位的地区提供了阶段性目标,

36、 其中目标-1的标准最为宽松,目标-3最严格。

37、 5. 中国的PM2.5标准和其他国家比,很落后吗?

38、 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虽然比美国落后了一二十年,但和欧盟的2015年生效相比,也不算太晚。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1一致,

39、 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也算是开始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然而,即使标准值相同,而评判是否达标的方式不同,约束力是有极大差异的。举个例子,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于1996年,

40、 其中PM10的日均标准为150微克/立方米,表面上已和美国现行标准一样严格。但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平均每年最多只能有1天超标,否则就算不达标,超标地区需要提交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而在中国的标准文件中,

41、 没有类似的规定。各地区在执行标准时,只是计算每年的“达标天数”和“达标率”。PM10的标准至今已经执行了15年,一个86.2%的达标率还可以作为正面消息报道。

42、 6. 新标准即将发布,为什么要到2016年才实施?

43、 对于这个问题,标准制定者是这样回答的:“考虑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及目前全国的环境监测能力现状,结合现行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为保障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

44、 将全国统一实施本标准的时间定为2016 年1 月1 日,以便为各地区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加强标准实施的有关配套工作。”

45、 7. 怎么测定PM2.5?

46、 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大小的颗粒物,PM2.5是其中较细小的那部分(定义见问答1)。不难想到,测定PM2.5的浓度需要分两步走:(1)把PM2.5与较大的颗粒物分离;(2)测定分离出来的PM2.5的重量。

47、 目前,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这三种方法的第一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第二步。

48、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值得一提的是,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只要滤膜对于0.3微米以上的颗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

49、 就算是合格的。损失部分极细小的颗粒物对结果影响并不大,因为那部分颗粒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

50、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

51、 射线吸收法: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PM2.5的重量。

52、 美国大使馆那台知名度很高的仪器依据的就是此原理。

53、 微量振荡天平法:一头粗一头细的空心玻璃管,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PM2.5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

54、 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

55、 将PM2.5分离出来的切割器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在抽气泵的作用下,空气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切割器时,那些较大的颗粒因为惯性大,一头撞在涂了油的部件上而被截留,

56、 惯性较小的PM2.5则能绝大部分随着空气顺利通过。也许你已经觉察到,这和发生在我们呼吸道里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大颗粒易被鼻腔、咽喉、气管截留,而细颗粒则更容易到达肺的深处,从而产生更大的健康风险。

57、 对于PM2.5的切割器来说,2.5微米是一个踩在边线上的尺寸。直径恰好为2.5微米的颗粒有50%的概率能通过切割器。大于2.5微米的颗粒并非全被截留,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也不是全都能通过。例如,

58、 按照《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的要求,3.0微米以上颗粒的通过率需小于16%,而2.1微米以下颗粒的通过率要大于84%。

59、 特殊的结构加上特定的空气流速共同决定了切割器对颗粒物的分离效果,这两者稍有变化,就会对测定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结果失去可比性。因此,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制定世界上第一个PM2.5标准的时候,

60、 一并规定了切割器的具体结构。于是,虽然PM2.5的测定仪器有不少品牌,它们外观却极为相似。

61、 8. 市面上有些手机大小的仪器号称可以测PM2.5,靠谱吗?

62、 和环保部门采用的标准方法相比,用非专业仪器测PM2.5显然是不可靠的,但很难说到底有多不准,只有拿来和标准方法对比一下才知道。测出来的数据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比如能分辩出房间里有没有人吸烟,

63、 是不是刚扫过地,可是这些你的鼻子也能做到吧。

64、 市面上的非专业仪器利用光散射的原理测定颗粒物浓度,这种方法并没有被各国环保部门采纳为标准方法,但是有依据此原理制成的专业仪器,在科研中也有运用。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越高,对光的散射就越强。

65、 光的散射相对容易测,把它测出来,理论上就可以算出颗粒物浓度了。但在实际运用中,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光的散射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很不确定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66、 例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形状、比重、粒径分布,而这些都取决于污染源的组成。这意味着光散射和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变,需要仪器使用者不断地用标准方法进行校正,

67、 没有经过科学训练的业余人士不大可能办得到。有研究者做过理论计算:利用光散射仪测定PM2.5,至少有30-40%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这类仪器固有的,质量可靠的专业仪器尚且如此,

68、 更何况市面上仪器的质量并不都是理想的呢。

69、 由于我国未将PM2.5、臭氧等污染物纳入检测体系,常常会出现空气质量指数与公众观感相悖的状况。然而,靠非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的或质量不高的专业仪器去监测空气质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70、 更有效的监督手段,也许是呼吁环保部门早日在更多地点监测PM2.5,并让全部数据对民众更为公开、透明。现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并拟于2016年实施,

71、 公众的声音也许能使这一时间大大提前。

72、 9. 灰霾天是PM2.5引起的吗?

73、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 ,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

74、 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75、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能见度的降低其本质上是可见光的传播受到阻碍。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

76、 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平方米/克,

77、 而PM2.5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78、 值得一提的是,灰霾天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而雾天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

79、 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雾霾的混合体。

以上就是pm2 5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