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语言特色包括哪些方面,语言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多音节词应根据意思发音。多音字的意思不一样,读音也相应变化。所以要根据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来判断其读音,根据“依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 2.注意区分一般词和特殊词。如与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向”读作“hng”,而“xing”一般读作“巷子”、“街谈巷议”、“空巷”等。
3、 3.用少记多去的方法。“少”指的是使用范围小、涉及单词少的读音,“多”指的是使用范围广、涉及单词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单词较少的读音,就能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
4、 比如“被迫”这个词有“p”和“p i”两种读音。只有“臼”字中的“迫”可以读作“p i”,其余都读作“p”。所以考生只要记住“mortar”中“force”读“p m 4 I”,就会知道它的其他单词的发音。
5、 4.根据词性区分发音。有些复音词由于词性不同,发音也不一样。例如,“楚”在读“ch”时大多是动词,在读“".”时是名词因此,
6、 “处理”、“惩罚”、“处理世界”、“心平气和”、“处心积虑”这些词都读作“ch".”
7、 5.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常用词中有很多复音词,主要是由于词类不同,词义不同造成的。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经常遇到的复音词分类记录下来,经常阅读。
8、 在形声字中,那些同音、形似、读音相同或不同的字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野、飘忽、虚幻、飘忽”这一组词中所有的点都读作“pio”。
9、 “丧、浑、绰绰有余、掉以轻心”这一组中的字的读音分别是“do、no、chu、dio”。在处理形声字时,一方面,我们不妨对“认字认半”的说法持肯定态度。
10、 认识形声字的语音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记忆语音。如《酬、建、引、忽》中的点字读音与其音标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还要克服“认字一半”的“惯性”。
11、 因为现在很多音节已经不能代表这个词的发音了,比如“孝、讣告、约束、对抗、炽烈”中的音节没有一个和它们的音节发音相同的。针对这两种情况,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12、 辨别相近单词发音的关键在于注意单词书写中的细微差别,千万不要“擦肩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词所在的具体词的上下文来把握整体。
13、 比如这五个字里的“真”、“点”、“陈”、“天”、“申”这些词,在词法上差别不是很大,但在读音上差别很大,分别读作“zhn、din、chn、tin、shn”。
14、 在复习教材或者解读高考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联想和积累一些类似的词汇。【JP 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自己进行辩证记忆。
15、 1.区分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单词的意思。考生只有对词义有正确的理解,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区分错别字。比如《茫然》中的“筹”字,就是“计划和方法”的意思。
16、 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什么都不会”或者“我什么都想不到”。如果我不知道它的意思,很容易把“担心”写成“烦恼”。
17、 2.学会分析和比较字形。如果我们分析和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判断这些字写得是否正确。比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词就在“必须”这个词的旁边,意思是“小心谨慎”。
18、 不能以“死”字为形写成“死”。
19、 3.理解成语和典故。成语在形成之初往往与一个典故联系在一起,所以要想准确记住成语中的字形,一定要追根溯源,以免混淆。比如“破釜沉舟”这个比喻,意思是下定决心,全力以赴。
20、 据《史记项羽本纪》年记载,项羽与秦军交战。过了河,他把渡船弄沉了,把铁锅打碎了。他只带了三天的干粮以示死罪,不打胜仗绝不回来。所以只能用“水壶”这个词,意思是“锅”。
21、 很多词,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比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如果不了解出处及其具体的文化内涵,很容易看文不对题。所以,为了记忆单词的字形,最好结合其原始来源。
22、 这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住它的形状。比如习语《工资骤变》出自《汉书霍光传》:“人们说主人说,‘如果你听了客人的话,你最终会死于火灾。今我以德待客,屈屠欲赔失恩,我不胜宾客。”“屈,屈;突然,
23、 烟囱;行为,移徙;工资,柴火。把烟囱改成弧形的,把灶边的柴火搬走。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灾难。
24、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5、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26、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27、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28、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29、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0、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 又”等。2.语法特征。
31、 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32、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给”,
33、 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
34、 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35、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
36、 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37、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38、 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9、 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0、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41、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
42、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43、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44、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5、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46、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47、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48、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9、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50、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1、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52、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53、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54、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55、 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56、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57、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
58、 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59、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
以上就是语言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