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跋前踬后的意思跋前踬后的出处

2025-09-15 18:27:52

问题描述:

跋前踬后的意思跋前踬后的出处,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18:27:52

跋前踬后的意思跋前踬后的出处】“跋前踬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行动时进退两难、处境尴尬的状况。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与出处整理。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跋前踬后
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释义 形容人做事进退两难,前后受困,处境艰难。
用法 多用于描述在困境中难以前进或后退的情况。
近义词 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反义词 畅行无阻、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成语出处

“跋前踬后”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不能者,而强其所不能。”

> “彼其之子,不称其位,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跋前踬后”,但后世文人常将此句引申为“跋前踬后”的意境,意指人在前行时遇到阻碍,后退又受牵制,处于两难之中。

后来,《庄子·齐物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如:

>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虽非直接引用,但“跋前踬后”这一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古文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复杂环境中的困境。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跋前踬后”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不决或处境尴尬。例如:

- 在职场中,一个人可能因为上司的要求与同事的意见相冲突,导致“跋前踬后”。

- 在生活中,面对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也可能让人感到“跋前踬后”。

此外,该成语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影视剧本中,用于刻画角色的心理状态和处境。

四、总结

“跋前踬后”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困境中进退两难的状态。它不仅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也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通过了解它的含义与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成语本义及历史文献进行整理,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通俗易懂、信息准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