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简述】《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反映农村四季生活的诗歌,共60首,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每部分各15首,内容生动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农事活动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农村生活的重要资料。其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田园生活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
创作时期 | 南宋中期,约12世纪 |
作品类型 | 古体诗,共60首,分四时 |
主题 | 农村生活、四季变化、田园风光、农事活动 |
风格 | 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
二、诗歌内容简述
春季篇(15首)
主要描写春天的田野、播种、耕作等场景,表现春耕的繁忙与希望。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形象地刻画了农家男女在春日劳作的情景。
夏季篇(15首)
聚焦于夏日的农事活动,如插秧、采莲、捉蝉等,也描写了夏日的炎热与农民的辛劳。例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描绘了夏日田野的丰收景象。
秋季篇(15首)
以秋收、秋闲为主,展现秋季的丰收喜悦与农家的忙碌。如“秋来只怕雨多时,怕有新晴未及炊”,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担忧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冬季篇(15首)
描绘冬季的寒冷与乡村的宁静,也有对农民节俭生活的描写。如“腊月风和意,新年酒易赊”,表现出冬天虽冷,但人心温暖。
三、艺术特色
特点 | 描述 |
语言质朴 | 用词简单自然,贴近生活 |
情感真挚 | 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农民的同情 |
场景丰富 | 涉及四季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
结构严谨 | 四时分明,每季15首,结构清晰 |
现实主义 | 反映真实社会生活,具有历史价值 |
四、影响与评价
《四时田园杂兴》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文人喜爱,被誉为“田园诗之典范”。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农村经济、风俗、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清代学者王士禛曾称赞此诗“情致缠绵,意象清丽”。
总结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归隐田园期间所作,以其真实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古代农村的四季生活。它不仅是文学佳作,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