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者义之和也什么意思】“利者义之和也”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诗》曰:‘君子有酒,旨且多。’《书》曰:‘嘉靖殷邦,兹多士。’……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说,利益是正义的体现,只有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获得的利益,才是正当的、合理的。
这句话强调了“义”与“利”的关系,主张以义为本,以利为辅,追求利益时不能违背道德原则。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儒家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利者义之和也”出自《左传》,强调利益应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它主张在获取利益时要遵循道德规范,使利益与道义相统一。这种思想提倡“义利合一”,反对唯利是图,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道德与利益平衡的重视。
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文 | “利者义之和也” |
含义 | 利益应建立在正义基础上,利益与道义应相统一 |
核心思想 | 强调“义”为本,“利”为辅,追求正当利益 |
文化背景 |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
现代意义 | 提倡道德与利益的平衡,反对唯利是图 |
相关思想 | 义利观、君子之道、道德与功利的统一 |
通过理解“利者义之和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价值观中对利益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做出更符合伦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