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不求甚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欢读书,但不过分追求字句的详细解释,而是注重整体的理解和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求甚解”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不求甚解 |
拼音 | bù qiú shèn jiě |
出处 |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
含义 | 原指读书只求知道大概,不深入理解。现多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态度不认真,只停留在表面。 |
近义词 |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走马观花 |
反义词 | 精益求精、刨根问底、深钻细研 |
二、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不求甚解”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对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学习态度不够严谨的人。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只是了解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就可能被说成“不求甚解”。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态度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合理性。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大量信息,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快速获取信息,而不是陷入细节中无法自拔。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学习 | 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不求甚解”,要深入理解知识点。 |
工作 | 上级批评员工工作态度“不求甚解”,缺乏责任心。 |
生活 | 朋友之间开玩笑说对方对生活“不求甚解”,只知表面。 |
四、总结
“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拘泥于字面,强调整体理解和感受。但在现代语境中,更多用于批评学习或工作态度不够深入。虽然它有负面含义,但在特定情境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灵活处理信息的方式。
因此,是否“不求甚解”,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前的环境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