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的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意指预先准备、防患未然。在现代语境中,“绸缪”多用来形容做事有远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问题发生。
一、
“绸缪”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其中“绸缪”原意是修补房屋的缝隙,引申为提前谋划、谨慎准备。后来,“绸缪”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强调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
在现代社会,“绸缪”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提前规划、周密安排,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
二、表格:绸缪的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出处 | 《诗经·豳风·七月》 |
原义 | 修补房屋的缝隙,比喻提前准备 |
引申义 | 预先筹划、谨慎准备、未雨绸缪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事前准备、防范风险 |
近义词 |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
反义词 | 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后知后觉 |
例句 | 他从小就注重学习,可谓绸缪有备;公司提前布局市场,体现了绸缪的战略眼光。 |
三、结语
“绸缪”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来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