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简介】逍遥津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是曹操与孙权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此战虽规模不大,但因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术运用而广受后世关注。
此次战役发生在合肥一带,曹操在张辽、李典、乐进等将领的配合下,成功抵御了孙权的大军进攻,展现了极高的指挥才能和军事素养。此战不仅巩固了曹操在江淮地区的统治地位,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逍遥津之战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逍遥津之战 |
发生时间 | 建安二十年(215年) |
主要参战方 | 曹操 vs 孙权 |
战役地点 | 合肥(今安徽合肥) |
指挥官 | 曹操:张辽、李典、乐进;孙权 |
战役结果 | 曹操以少胜多,击退孙权大军 |
历史意义 | 巩固曹操在江淮地区势力,影响三国格局 |
战役背景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则集中力量对付孙权。孙权趁曹操主力西征之机,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意图扩大地盘。曹操当时正在汉中与刘备对峙,无法分身支援,只能派遣张辽、李典、乐进等人守卫合肥。
战役经过
曹操派出的三员大将张辽、李典、乐进兵力不足万人,面对孙权的十多万大军,形势十分严峻。然而,张辽审时度势,决定主动出击,利用夜袭的方式打击敌军士气。他亲自率领八百精兵突袭孙权大营,造成敌军混乱,最终成功击退孙权大军。
战役影响
逍遥津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战略意义重大。它不仅展示了张辽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曹操在用人上的高明之处。此战之后,孙权暂时放弃对合肥的争夺,转而将注意力放在荆州方向,为曹操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小结
逍遥津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充分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智取”与“勇战”的结合。它不仅是三国历史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不可忽视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