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历史典故

2025-10-04 01:47:38

问题描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历史典故,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4 01:47:38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历史典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重要策略,意思是当形势不利、难以取胜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撤退或避开敌人的锋芒,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一计策强调的是灵活应变、以退为进的智慧。

在古代战争中,“走为上计”并非示弱,而是一种高明的战略选择。它体现了兵法中的“避实击虚”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进知退”的处世哲学。

一、历史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是其中第36计,但此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智者不以禄驱,勇者不以死惧,其谋也,有道;其行也,有术。故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含义 当局势不利、无法取胜时,主动撤退或避开敌人,保存实力,等待有利时机再行动。
适用范围 战争、政治、商业、人际交往等多领域,强调灵活应对、避免硬拼。
经典案例 韩信背水一战、诸葛亮七擒孟获、项羽垓下之围等,均体现出“走为上计”的智慧。

二、典型历史事件分析

事件名称 背景 应用“走为上计”的表现 结果
韩信背水一战 韩信率军与赵军对峙,赵军占据地利,兵力占优。 韩信故意将部队置于无退路的背水之地,激发士兵求生斗志,最终大败赵军。 灵活运用战术,虽处于劣势,但通过心理战和地形利用取得胜利。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孟获,多次失败,未能制服其心。 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后又七次释放,最终使其心服。 以智取胜,避免长期消耗,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项羽垓下之围 项羽被刘邦包围,四面楚歌,士气低落。 项羽突围失败,最终自刎乌江。 未及时撤退,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历史教训。

三、现代应用价值

“走为上计”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商业竞争:在市场不景气时,企业可以调整战略,转向新市场或产品线。

- 职场发展:面对压力过大或环境不适合的情况,适时调整岗位或行业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 人际关系:遇到矛盾冲突时,暂时回避可以避免激化矛盾,为后续沟通创造空间。

四、结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仅是军事上的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有时“退”比“进”更有价值。学会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