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原文及翻译】一、
《宫之奇谏假道》是《左传》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晋国的请求,但虞公不听,最终导致虞国被晋国所灭的故事。文章通过宫之奇的谏言,展现了其远见卓识与忠君爱国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全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历史教育意义。通过分析该文,可以深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古代政治谋略的运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 晋国国君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 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 |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不能轻视晋国,敌人不能放松警惕。一次已经很严重了,难道还能再犯吗?” |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俗话说‘车轮和辐条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其吐之乎?” | 虞公说:“我祭祀的供品丰富洁净,神灵怎么会不保佑我呢?” |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今君无德而欲以祭祷祈福,其可得乎?” |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因为人对它亲近才保佑,而是看谁有德行。现在您没有德行却想靠祭祀来求福,怎么可能得到呢?” |
公不听。遂取虢,还,灭虞。 | 虞公没有听从劝告,晋国攻下虢国后返回,又灭掉了虞国。 |
三、文章要点总结
- 背景: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
- 人物:宫之奇(谏臣)、虞公(国君)。
- 核心观点:国家之间应互为屏障,唇亡齿寒;无德则难获神佑。
- 结果:虞公不听劝,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 启示:要有长远眼光,重视道德与智慧,避免因小失大。
四、结语
《宫之奇谏假道》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政治寓言。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与权力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守道德底线,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