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鹤唳讵可闻什么意思】一、
“华亭鹤唳讵可闻”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华亭鹤唳”则源自魏晋时期的典故,常用来象征隐逸之志或对过往的追忆。
“华亭”指的是古代吴地的一个地方,即今上海松江区;“鹤唳”则是指鹤的鸣叫声,寓意高洁、清雅。因此,“华亭鹤唳讵可闻”字面意思是:在华亭的鹤鸣声,怎么能够听得到呢?这句话往往被引申为一种无奈与感慨,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在文学中,这句话常用于抒发对理想、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背景来源 | 引申意义 | 文学用途 |
华亭 | 古代吴地,今上海松江 | 源自历史地理 | 地名,象征江南文化 | 表达对故乡或理想之地的思念 |
鹤 | 灵鸟,象征高洁、长寿 | 中国传统文化 | 象征隐士、高尚品格 | 常用于描写隐逸生活或高远志向 |
唳 | 鸟鸣声 | 自然现象 | 表达声音、情感 | 常用于描绘自然意境或内心情感 |
讵可闻 | 怎么能听到 | 文言疑问句式 | 表示难以实现或无法感知 | 表达遗憾、无奈、追求未果 |
三、结语:
“华亭鹤唳讵可闻”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古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悟。它承载着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忆。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情感共鸣。